一个人的成长,从模仿开始。
模仿,是天生的才能。我们小时候学说话和走路,长大后学知识和技能,都是先看别人怎么做,自己再照着进行。
人生几十年都这么过来的。可如今,这项才能却被各种鄙视:
模仿本地人说方言,被取笑“土”;
模仿大V自律,被说成“装”;
模仿别人的作品,被喷成“抄”
……
在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,模仿意味着平庸,只有创新才能成功。
这其实是个误区。
没有一种创造,是凭空得来的。
日本文艺评论家小林秀雄,在《创元》中说:
模仿是创造之母。将模仿与创造二者分离,不过是现代人的爱好。
莫扎特从小模仿别人的音乐,才创造出自己的一曲曲经典。毕加索也是从模仿别人的构图开始画画,最终创造了一幅幅不朽之作。
所以,真正聪明的人,都懂得高效成长的关键——“模仿”。
今天,我来给模仿正名。
01
模仿非抄袭,只因成长是目的
多数时候,我们会把“模仿”和“抄袭”划等号。
但模仿真不是抄袭。二者的根本区别,在于目的:
模仿是以学习和借鉴为手段,为高效获得能力。而抄袭,只是为占有别人的成果,满足私欲。
本杰明·富兰克林,就是用「仿写」来培养写作能力。
少年时,因家中贫穷,富兰克林辍学当了一名印刷工。
一次,他看到一卷零散的《旁观者》日报,被上面的文章所吸引,立志要当一名作家。
他选出报纸上的文章,记录下要点。然后,用自己的话将原文仿写出来。
刚开始,因词汇贫乏,他写的内容跟原文相差很大。他不断对照原文,多次复写,直到能把完整文章模仿写完。
随后,他尝试将模仿的散文,改写为诗歌,再将诗歌复写为原文。
靠着这种方式,富兰克林的写作能力快速提升,开始能发表自己的文章,并越写越顺利。
后来,他出版了费城第一份报纸《宾夕法尼亚报》、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、第一部小说及多部畅销书。并最终参与了《独立宣言》和美国宪法的起草。
除了写作,模仿可以让多种能力“速成”:
写字要描红,画画要临摹,下棋要先看别人的招数和棋谱。
正如文学家茅盾说:模仿,是学习之初最有效的形式。
然而,再有效的方法,也需要时间的沉淀。总有一些急功近利之人,无耻地把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,谋取名利,这才是抄袭。
比如郭敬明、于正之流,剽窃别人的作品,打着原创的幌子牟利;被全网封杀,已是他们最好的结局。
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
模仿归模仿,学习归学习,但不能忘记:
放下眼前的私利,以自我提升为目的,着眼于未来的成长。
只要遵从这3个原则,就不算抄袭。
02
创造,是99%的模仿 + 1%的新意
微信,是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产品之一。
它创造了新的沟通方式,建立了独特的社交生态,并重新定义了互联网朋友圈。
“微信之父”张小龙,也因微信赞誉等身。但你不知道的是,“微信”是张小龙模仿的产物。
2010年10月,国外一款能免费短信聊天的社交软件kik,登录手机应用市场。短短15天内,吸引了100万的使用者。
2011年1月,张小龙模仿kik,发布了微信。
5月,模仿Talk Box,推出语音聊天;
6月,模仿Bump,推出摇一摇、查看附近的人;
7月,模仿QQ邮箱,推出“漂流瓶”;
……
一系列快速模仿,加上资本运作,微信挤掉米聊,成为即时通讯霸主。张小龙团队也趋于成熟,开始推出自己的创意。
2012年4月,张小龙给微信增加了朋友圈功能。随后,又推出了革命性的公众号。
至此,张小龙让所有人,都开始思考自己和微信的关系。也彻底改变了互联网社交和自媒体传播的格局。
可以说,没有张小龙最初的模仿,就不会有微信的诞生。但如果张小龙没有后续的创造,也不会有微信今天的格局。
微信一路从模仿中走出,加上整合创造的新意,才奠定了“国民应用”的基础。张小龙也最终因微信“封神”。
彼得·德鲁克说:创造性模仿,是创新的最重要形式。
模仿,不是拿来主义,而是通过学习借鉴,把别人的一招一式,修练为自己的内功。
创造性模仿,是以练好的内功为基础,在99%的内容中,迭代出那1%的新意。
模仿是创新的前提,创新是成功的关键。
模仿获得能力,但通过它创造出新内容和新方向,才会有更大的意义。
03
聪明的人,都懂得正确地模仿
正确地模仿,关键点有三个字:立、移、异。
首先,“立”是树立目标示范。
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域,身边都会有人,处在比我们更高的位置,拥有更强的能力。
我们要做的,是找到那些人,以他们为目标,去模仿。
我就曾以一位能力极强的同事为示范,模仿他“结论先行”的沟通方式、“以终为始”的策划技巧、“凡事皆复盘”的工作理念。
通过模仿,我不仅提高了能力,还获得了职位晋升。
所以,在模仿最初,要先树立正确的目标示范,并拆解自己与之明细的能力差距。
这样,接下来的模仿操作,才有据可依。
其次,“移”是将目标示范的内容,完整迁移给自己。
热播剧《流金岁月》中,有一个很火的角色,叫杨柯。
网友评论说:真想遇到这样的领导。
做为创业公司老板,他给员工上的第一课,是模仿。
他要求员工做工作,先要精准复制。
很多人对这句话不理解,我不能先有创意吗?这不是让我当一台复印机吗?
其实,在能力成长初期,就是要把自己当复印机。
任正非说:要砍掉公司高层的手脚,基层的脑袋。
在未掌握相关技能前,我们最需要做的,就是完整模仿别人做事的方法和规则。
这时,我们也缺乏质疑、挑战和更新目标示范的能力。
不具备能力时,不要过度思考。
要先将其做事的方法和内容,完整迁移到自己身上。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,也是快速成长的根基。
最后,“异”是差异化破局。
去年,第三季《脱口秀大会》的冠军王勉,是一个弹着吉他说脱口秀的人。
最初加入李诞的笑果公司时,他形容自己是个小透明。
尽管他努力学习和模仿别人讲段子、说脱口秀,但成绩一直不突出,获得的上台机会寥寥。
直到有一次,他拿起吉他写了一首吐槽节目组的歌,放到群里后,受到大家的一致追捧。
然后,在音乐脱口秀的路上,他一发不可收拾。
王勉通过前期的模仿,积累了足够的段子才能,而融入音乐后,才有了他的成功。
模仿能让人快速成长,但差异化的技能组合,才能带来破局的能力。
而差异化能力,也可以通过模仿获得。
比如,你的目标示范A擅长沟通,目标示范B精于写作。模仿到A、B能力的你,就是最差异化的自己。
树立目标示范,完整迁移能力,差异化去破局。
如此,才是最正确的模仿。
写在最后
有句话叫:太阳底下无新鲜事。
我们遇到的每个问题、心里的所有困惑、成长的一切迷茫,都不会是个例。
所以,看到更优秀的人和事时,要放心大胆地去模仿。
还有句话叫:不破不立。
每一次对别人的模仿,都是在打破束缚自己的藩篱。
模仿是进入陌生世界的通道,也是成为全新自己的契机。
愿我们都学会模仿,能正确模仿,从而在人生道路上,高效成长!
共勉。
快快赚薅羊毛www.108kkz.com 分享免费薅羊毛信息,创业项目,手机赚钱,最新线报